[3]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。
生生之谓易是从存在上讲,天地之大德曰生则是从价值上讲。而是从本性及生命的有机联系的层面上说,人与动物有相同的性(即价值)。
用男女构精说明万物化生,最能体现生的意义。情思不同于纯粹认识意义上的逻辑思维,而是生命情感活动中的理性思维,可称之为情感逻辑。理代表超越的层面,但这所谓超越,只有相对的意义,是对具体存在而言的。德是人的生命的内在本质,是与生俱来的,但这需要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培养、不断提高,这是价值主体所当为者仁是有情感内容的理性,我称之为情感理性,这是儒学的特质所在。
但仁又是理性的,具有普遍的理性形式。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?这是当前文明对话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。特别是在生态哲学中讨论了格物致知问题,改变了历来将格物致知当作认识论方法论的解释向度,指出其真实意义是体认万物的生命意义,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,其最终结论是爱物而不是认识物理。
《心说再辨析》对朱熹的心体用说做出与牟宗三完全不同的解释。本书主要运用中西比较和解释的方法,阐明朱熹哲学的独特的生命智慧,其中又有普遍意义。本书专门论述了朱熹的生态哲学与真善美的境界说,也是言人之所未言。这些都是言人之所未言(此文发表后,被人大报刊资料社转载,现在正译成英文,将在英文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— Selected Publication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发表)。
这也是一部中西、古今哲学对话的著作,既忠实于原著,又能走出历史,与现代的哲学对接,从中发现哲学中的永久性话题。由于朱熹是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大、理论最完备的一位哲学家,因此,本书选择了朱熹作为研究对象。
比如,其中的《一个世界还是两个世界》,针对将朱熹的理气论视为二元论的流行观点,阐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问题,说明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两个世界,从而改变了以往套用西方哲学解释朱熹哲学的做法,恢复了朱熹哲学的本来面目(此题以论文形式发表,被人大报刊资料社转载)。类似的创新之处很多,每篇都有,不必细论。又如《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》,对朱熹的理一分殊说提出新的解释,揭示其很强的现实意义,为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(此文发表后,获北京大学学报第八届优秀论文奖,见2009年第5期)。我又提出合说与分说的问题,解释了朱熹的一些看似矛盾的说法。
解决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、意义,是其宗旨。我认为,心体即性,其用为情为知,不可离心体而言知。本书从朱熹哲学中总结出十个最重要、最有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。每一个问题都有独立性,但又是相互联系的,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。
人是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中的德性主体,不是与自然相分离的认识主体,人生的目的是实现真善美的境界,不是满足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,这种境界所体现的是人与自身、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生命和谐又一说,指六经)主要指人文知识,但广而言之,可指一切文化知识,包括科学技术。
他生怕学生以他为博学多识而向他学习知识,因此才说出这样的话。孔子并不反对求富贵,但是要得之有道。
君子人格即使是不做事(做官只是其中之一),其一言一行都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,这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声闻,能够影响社会、影响他人。实际上,所谓优是优裕即有余力的意思,是说做官有余力则去学习,学习有余力则去做官,学习与做官是互相促进的关系,不是学习以做官为目的。他本人即以此为学,同时又以此教育学生。很清楚,传授知识是孔子教学的主要工作。小子,鸣鼓而攻之可也[22]。但是,不能以吃饭为终生目的。
智慧是简约的,知识是繁多的,所以才能贯。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
孔子提出了一个为学的纲领: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[19]《论语·为政》十二章。
[6]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三章。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人生的真理和智慧,只靠外在的知识教育是做不到的。
[5] 仁与知的统一,就是道的智慧。有了以仁为核心的道的智慧,便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心怀天下,有奉献精神,而不是以做官为目的。要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依据,发挥人的固有潜能,培养人才。游于艺,是指文化知识教育。
据于德,则是求道的根本途径。[16]《论语·里仁》五章。
[17] 非恶意的戏弄甚至欺骗是可以的,但绝不能接受诬罔和侮辱。但是,从整体上说,儒家教育有更积极的意义和贡献。
仁是人之所以为人者,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是存在和价值的统一(不详述),是人生智慧的结晶。[22]《论语·先进》十七章。
这当然不是说,君子人格可以不吃饭,君子也是人,也要吃饭,要解决吃饭的问题。君子人格有很高的境界,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。他对学生子夏说: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[14] 这是为学的最高境界。
它是人文主义的,是成己、成人、成物之教。立志求道,获得人生的最高真理和智慧,是教育的根本目的,即君子学以致其道[3]。
因此,他处处以君子人格要求学生。孔子的学生子贡以经商为业。
但他说,他是向孔子学习的,夫子像天上的日月,不可及也,亦不可毁也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,他明明知道,他所提倡的道,是实行不了的,但是,他的这个理念却不能放弃。
上一篇:中国人寿三大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